如果说人对“时间”的认知源于观察斗转星移,是自然的演化刻录下岁月的流逝,这些设计师正是将“设计”的力量转交给了时间这双巨大的手。
在上一期,DECO邀请到2组国内建筑师分享他们对传统历史与现代设计的平衡。今天,DECO则是聚焦于全球7位设计师在创作实验中如何将“时间”具象化、可视化,并探讨人类文明在地质环境留下的印迹。
(资料图)
将火山岩重新打磨铸造成器皿、用海水日晒而成的盐制作家具、控制氧化时间赋予金属浪漫的色彩......在争分夺秒、效率至上的年代,这些设计师不走捷径,反而慢下脚步,借用时间之手重新思考源于自然的材料和设计的本质。
photo©AMK
当下,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来源于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主义,人类社会高速运转,省时、高效成为生活方式的基准。
在现代主义设计里,时间是平均的。“时间感”的变化也透视了设计历史的一次裂变——劳动分工与团队协作实现了工业流水线,在这之中,时间变成平均分配的计量单位,也是维系整个系统顺利运行的刻度尺。
现代生活中的“时间”,就像1926年由奥地利女建筑师Margarete Schütte Lihotzky设计的“法兰克福厨房”,油盐酱醋用料被悉心收纳,取之有序便捷,时间与空间——都有了节约紧凑的方法。
“法兰克福厨房”的设计灵感来自长途列车餐车的厨房。1926年,Margarete Schütte Lihotzky在为建筑师Ernst May的住宅项目“Das Neue Frankfurt”设计时,提出“紧凑型家庭实验室”的概念,目标是让日常生活更加合理化,意味着更高效、更卫生、更省时。photo©Reinhard Wegmann
当现代主义设计师在网格上严谨排布点、线、面,或是一众包豪斯设计师追求社会理想而设计的集体住宅,“时间”幻化成效率与公平,也构成了我们现代人的“时间感”。
时间在现代生活中的均质化,就像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借助标志性建筑物大笨钟展开隐喻,人无意识中的争分夺秒反映在由大笨钟制造的悬念中。然而在遥远年代,时间却如日晷上缓慢行进的影子般与自然同步。
如今,有这么一批设计师,并未遵循现代主义的时钟,而是慢下脚步,重新观察“时间”对自然地质、材料型塑的影响,他们借用“时间之力”来回溯设计的本质。
Erez Nevi Pana
受启发于死海的盐结晶过程,以色列设计师Erez Nevi Pana自从埃因霍温设计学院毕业后,便长期结合盐进行创作。
以色列设计师Erez Nevi Pana曾在九年前去往犹大旷野旅行,在那片耶路撒冷东边的沙漠尽头,他遇见了一座银光皑皑的盐山。这座盐山的形成,源于不远处一片演变了6万年的湖泊——死海,这次偶遇引发了他跨度九年的创作。在其设计的模具池中,他用废木屑或丝瓜瓤作为骨料,让盐在其上自然结晶生长,由此诞生一张椅,或是梯子。
“Crystalline系列”展览现场
而在去年末展出于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三年展的新系列“Crystalline”,源于死海的盐则筑造出了石阶、柱子等建筑构件,并被他以“盐基建筑”定义。
受启发于海水日晒成盐漫长的过程,Pana巧妙介入加热,令盐的结晶变成“设计”,形式由此自然生长而出。浪漫地讲,海洋的时间亦在此中凝固。
罗黛诗
罗黛诗的作品“时间之诗”(2021),旋转时针在转动中定格,于镜面中,人与时间的关系悄然浮现。
“时间”作为一个永恒的基本命题,其实贯穿于每种自然材料中。
中国年轻设计师兼艺术家罗黛诗从多年前开始研究铜的自然变化。2021年的作品“时间之诗”––灵感即是源于青铜器造假技艺,她认为铜在自然环境中的氧化变色就蕴藏了自然的一切玄机。经过特殊的铜处理技术,最终铜宛若历经千年变化而形成蓝绿色状态。
“Scrape Collection擦镜子系列”旨在探索现代工业化制造与自然造物两种不同造物逻辑的碰撞。罗黛诗使用泥土作画,通过古老的青铜铸造工艺把土置换为铜,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自然“绘画”状态。
或疾或徐、或荡漾张力。在深入学习铜的着色与金属工艺后,她试图在铜表面自然变化的过程中介入,似埋下一颗颗种子,让铜表面继续生长出美妙图案。设计师的身份在此隐形,更像是成为作品背后那双无形之手,“让铜焕发生命力的是时间与空气”。
Formafantasma
Formafantasma早年的火山岩项目“De Natura Fossilium”
与此同时,也有设计师重新探索自然地貌的沉积过程。火山在一瞬间喷发出上千度高温的岩浆,再历经流动、冷却与凝固,漫长地孕育出火山岩。
在荷兰设计工作室Formafantasma早年的火山岩项目“De Natura Fossilium”中,埃特纳火山的这些自然风土便被反向拆解,他们熔化并打磨火山岩,将其作为新的材料,再进行吹制、铸造或雕刻,由此诞生了一系列桌椅、器皿以及一组时钟。
三件时钟分别选用了斯特龙博利火山三处不同的火山岩。
gt2p
gt2p的“Remolten Monolita”椅子
智利拥有世界第二大和最活跃的火山群。在智利,至少有2000座火山。其中,在过去的450年里,有60座火山有喷发的历史记录,在这段时间总共喷发了大约300次。
智利的gt2p设计工作室也曾重新利用火山岩制作器具,他们观察到熔化温度与时间不同,可能产生特质迥异的材料。如何把控火山岩在熔炉中的时间变成新材料成型的关键所在。
gt2p的“Remolten”项目
比如黑曜石晶体需要如玻璃一样快速冷却与回火;硬度高的岩石则是在高温熔化后缓慢冷却形成。最终诞生的新材料耐高温、硬度高,也适宜制作罐子、盘子或瓷砖。
近年来,“人类世”不断成为新生设计师们的创作母题,这一概念指代了因人类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持续影响而催生出的新地质年代。
“人类世”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一对镜像关系,前者正是孕育了后者的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效应。在这一脉络中,设计师们热衷于寻找具体的材料,用来反映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并转化为新的器物。
Yesenia Thibault-Picazo
THE ANTHROPOGENIC SPECIMENS CABINET
法国设计师Yesenia Thibault-Picazo就曾分别在英国西北部的坎布里亚郡、泰晤士河港口以及太平洋的沙滩上刨土选材,这三个区域曾遭受工业污染或是遍布塑料垃圾——长久的人类活动由此沉淀下新的土壤层。
CRAFT IN THE ANTHROPOCENE
最终她结合这些特殊材料,制作了一组研杵与研缽,在磨具这一古老的手工年代器具中收尾。在设计师的善意以及对保护自然的召唤中,我们又得以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时间痕迹。
⏳ Nendo
日本设计工作室Nendo在打造的“variations of time”是一组以亚克力制作的沙漏,内部腔室因特殊的结构设计,会改变流沙的速度。若从不同面翻转沙漏,计时的速度亦有变化。本作品也寓意了人对“时间”感知的差异。
日本设计师工作室Nendo曾创作了一组“variations of time”沙漏系列,每个沙漏内部有多个腔室彼此连接,粗细与角度不同,会影响沙子流动的速度。若翻转沙漏的不同面,计时长度也会不同——这巧妙的设计就像在阐述每个人截然不同的“时间感”。
WE+
而WE+工作室的“Drift”装置则富有诗意,在带有铁元素的一盘细沙之下暗藏电机,其产生的磁力会吸引铁砂以恒速移动。时间,就在沙子层层消隐的阴影中显形。
无论是设计师们持续将“时间”作为主题,还是让自然生长的材质变化积累下设计成型的过程,这些探索都试图在工业语境之外建立新的话语,也是在寻回我们遗失的时间。
看完本期关于“时间”的专题(下),你喜欢哪一组设计师的设计项目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文 | XY编辑 | 李烨
设计 | 阿星 新媒体编辑 | 徐懿 助理 | zoe
图片来源 | Gallery ALL、Nendo、Erez Nevi Pana、Formafantasma设计工作室、WE+、gt2p、Yesenia Thibault-Picazo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