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历来是艺术创作的一大主题,我国早在西周至春秋年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有不少歌颂爱情的的作品,而四大民间传说更是有三个以爱情为主题,除了七夕的牛郎织女和白娘子传说,还有本文介绍曲目的来源——《梁山伯与祝英台》,其艺术价值在笔者看来和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分伯仲,而《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则作为纯粹的音乐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从盛中国老师演奏的版本开始,笔者前前后后听了大概十几个版本的《梁祝》,沉醉于悠扬的旋律与真挚的情感,感受其各自独特的魅力。《梁祝》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没有鉴赏门槛的,即便不识音符、不会弹奏,甚至五音不全,都是能够听懂《梁祝》的。此文是笔者经过反复聆听,挑选出五首个人最喜欢的《梁祝》并进行简单、通俗的比较,因为本人仅蜻蜓点水学过一点钢琴,对小提琴知之甚少,乐理知识也并非专业,故如有错误,还望包涵指正。
一、阅读此文前的准备
1.了解原作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相关的影视或文学作品,故情节就不再赘述。而《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全基于原作情节而创作,在此笔者特别建议观看1954年的越剧电影《梁祝》(bv号:BV1Y5411U7RZ),影片虽然在剧情上有所删改,但是其叙事节奏、情感变化与曲子较为符合,越剧唱腔更是创作此曲的灵感来源。
(相关资料图)
2.了解原曲结构:《梁祝》的部分旋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多数人也只听过部分段落(尤其是《化蝶》段),而很少听完整首曲目。《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由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首演于1959年),时长为26分钟左右。该曲按大段分为呈示部(相爱)、展开部(抗婚)、再现部(化蝶),以下文提到的俞丽拿1985年版本为例,前9分45秒为呈示部,9分46秒到19分52秒左右为展开部,之后到25分17秒结束为再现部;三大段又细分为引子(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七小段,下文提到的沙汉姆版本基本就是依此而分(见于附录歌单)。熟悉《梁祝》全曲的分段,对于理解作品的情节推进、情感变化是必需的。
3.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基础知识: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协奏曲称为"独奏协奏曲",《梁祝》就是其中的单乐章奏鸣曲式。而决定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质量的首先就是小提琴独奏,小提琴手的水平、风格、理解可以说决定了整首曲子的上限;然后是指挥和乐队,尽管是规模较小的协奏曲,也需要指挥来协调乐队与独奏之间的配合,把控强弱节奏,而乐队配合独奏、听从指挥的能力则保证了整首曲子的下限,乐队的精彩发挥甚至能为演出锦上添花。
4.了解《梁祝》的技法与情感处理:这部分笔者推荐直接观看薛伟老师2005年钓鱼台小提琴讲座的视频(BV1si4y1g7Q1),这堂课相当精彩,示范学员经过指点,演奏水平当场就得到了质的提升。薛大师授课风趣幽默,很接地气,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把技法的运用、情感的处理等等讲得细致入微,这堂课是不可多得的《梁祝》科普与教学精品。
二、五版《梁祝》之简介
在选取演奏版本之时,笔者推荐了个人更为欣赏的五位演奏家,其他演奏家及其版本如刘云志过于忠厚、李传韵过于个性等种种原因而未入选,但他们的《梁祝》并非逊色一筹。同时为方便各位读者在阅读之时鉴赏曲目,笔者特意选取了在常用音乐平台上能找到的高音质版本(网易云音乐歌单附于文末),不过如果要听受损很小的录音,仍建议购买原装CD、磁带或黑胶唱片,通过专业设备播放。
以下是五个版本的分别介绍:
1.俞丽拿 上海交响乐团 陈燮阳指挥 1985年
俞丽拿作为《梁祝》的首演者,其在1959年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的首演是永远的经典,但笔者仍选了1985年的演奏版本,因为相比前一版本,后一版本的演奏整体更为成熟精进,音准、节奏、情感的把控要较为准确,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些岁月的沉淀。俞丽拿的《梁祝》巧妙结合了传统戏曲的特色,悠扬婉转、轻快灵动,如一条湍急的小溪,哗啦啦地流过山谷、流过小桥。其音色鲜亮,缠绵悱恻,具有浓烈的女性特点和深厚的民族风格,在引子、同窗三载、化蝶等部分尤为明显。指挥和乐队方面,陈燮阳执棒的上交堪称国内演奏《梁祝》经验最丰富的乐团,技术、理解层面无可挑剔,但此版本各声部之间的配合还是存在问题,合奏部分偶有节奏混乱的现象,打击乐部也有些杂音(也与当时的录音条件有关),不过无伤大雅。
2.西崎崇子 名古屋爱乐交响乐团 林克昌指挥 1979年
西崎崇子与俞丽拿同为《梁祝》的女性演奏者,也是录制《梁祝》CD最多的外国演奏家,她的唱片让世界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知晓了《梁祝》动听的东方旋律。在听过多个版本的录音后,笔者认为她早期的演奏比之后的要更有韵味,故选取了这一1979年的版本。西崎崇子的《梁祝》柔美而舒缓(这版《梁祝》有将近29分钟之长),像是一条小河,平静地流淌着,见证着潮起潮落,岁月静好。在很多音节的处理上,西崎崇子选择了“慢”下来,放缓节拍、延长语句,以求更清晰、更饱满地抒发情感,以叙述者的角度把《梁祝》的凄美故事娓娓道来,十分委婉含蓄。指挥和乐队方面,名古屋爱乐是日本老牌交响乐团,林克昌教授的功底也毋庸置疑,但是这版的乐队为配合独奏的风格,刻意压抑了节奏和气势,部分段落又过于张扬,平衡感较差,板鼓等传统乐器的表现也不及本土乐团。
3.盛中国 中央乐团 谭利华指挥 1993年
盛中国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梁祝》演奏者、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小提琴大师,他也是笔者认为现场演出《梁祝》最具风范的演奏家(可惜盛中国老师已于2018年逝世,此生再无机会听到他的现场演出,在此悼念)。盛中国的《梁祝》大开大合,热情奔放,仿若一条大江,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奔流而下,一泻千里。其展开部情感的爆发无比磅礴,气吞山河,非常强烈地表达了《梁祝》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主旨。指挥和乐队方面在当时也都是顶尖的配置,但不知是由于合练时间仓促还是盛中国老师过于奔放,笔者总觉得在某些段落配合有点生疏,偶有节奏对不上、各行其道的情况,存在割裂感,所幸各声部的演奏水平还算在线,民族特色方面也体现得很好,整体效果不错。
4.吕思清 上海交响乐团 陈燮阳指挥 1997年
吕思清是当前国内最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近几年春晚就有他的登台),他的《梁祝》以娴熟的技法、流畅的演奏闻名,体现出他本人精湛高超的小提琴技术,好比一方清泉,澄澈透亮,沁人心脾。这一版本的《梁祝》醇美、雅致,相对来说炫技的小细节会比较多;其装饰音的运用得心应手,加快的滑音、加长的揉音让语句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一点在同窗三载部分尤为明显。指挥和乐队方面则是和之前俞版同样的配置,为了配合吕思清的演奏风格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和妥协,使得整体曲风更加明快、华丽,突出独奏的高超技艺。
5.吉尔·沙汉姆 新加坡交响乐团 水蓝指挥 2007年
沙汉姆是极少数会选择录制《梁祝》唱片的世界顶级演奏家,但他这张唱片却是现存录音里质量最佳、演奏水平最高的版本之一,无愧于其封面语“从西方飞来的一双蝴蝶”。沙汉姆演奏的《梁祝》宁静、深邃,就像大海,波澜不惊却也暗流涌动,深不见底,广阔无垠。其音准、流畅度、节奏把控无可挑剔,细节处理也是滴水不漏,足以见得沙汉姆作为一个生长于以色列的美国人,对《梁祝》这首曲子的理解丝毫不逊色于本土演奏家,且演奏技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甚至不需要刻意的炫技与修饰来丰富其演奏。但也有人认为此版本稍显平淡,情感起伏过小,同时“国际范”“西方味”太重,缺乏民族特色。指挥和乐队方面,水蓝作为年青一代的中国指挥家执棒新交二十余年(录制时为十年),把才华与信念带给了这个同样年轻的乐团,与沙汉姆上演了一次极其精彩的合作。
三、五个版本的详细比较
(一)通过几个乐理要素来比较
1.音准:音准是一首曲子中最为基础的要素。音准掌控方面,以沙汉姆、吕思清为优,二人更加忠于乐谱,且各自的技巧足以支持他们在演奏高难度段落时保持较好的音准,尤其是沙汉姆,几乎听不出音准上的偏差;而俞丽拿、西崎崇子在某些节奏较快、处理困难的部分音准稍有差池(个别地方是刻意为之),盛中国则因其大开大合的演奏方式不会把重心放在音准这些细节问题上(现场演出更为明显),这三位的音准都与其演奏风格相关,就《梁祝》来说,有时音准的偏差反而可以描绘出哭腔、愤懑等场景,丰富了情感表达,使得乐句更为精彩动人。
2.音色:音色客观上是由所用乐器的材质、演奏者的动作等决定,主观上是演奏者情感、个性、理解的体现。音色并无高低之分,五个版本的音色也都各有其特点:俞丽拿、吕思清版的音色较为丰富、温暖,西崎崇子版则偏向于绵柔、尤为细腻。相比之下,盛中国版的音色就比较粗犷、浑厚,而沙汉姆版的音色较为单一,但比较华丽。
3.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往往也是最易变化、最难掌控的部分。相比于西方的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目,《梁祝》的故事主题决定了其在演出时节奏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从演奏的时间可以看出,俞丽拿、盛中国偏快,吕思清、沙汉姆适中,西崎崇子则偏慢。在主体部分差别较小的情况下,节奏的变化关键在于细节处理上,更细致、柔顺的处理通常会需要放缓节奏,拉得比较舒展;而更随性、奔放的处理则常常会把节奏模糊化,以较快的速度带过。节奏的处理同样是没有定式的,只能说吕版、沙版更接近乐谱标准,变化较少,稳定均衡。
4.技法:演奏技法是个人演奏水平的体现,高超的演奏技法可以为全曲锦上添花,但不恰当的运用却可能是画蛇添足。五人论演奏技法无疑都是个中翘楚,但其中吕思清、沙汉姆更为突出,前者的装饰音丰富多彩、悦耳动听,后者全曲拉下来丝滑流畅、准确无误,由此不难看出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也是随时代在进步的,老一辈在技术层面上难比年轻一辈,但无论是朴实无华的还是大开大合的演奏方式,也都有其各自的韵味,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不失为一种大的“技法”。
5.情感:情感是演奏的灵魂,而以民间传说改编的《梁祝》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情感处理方面,同为女性的俞丽拿、西崎崇子显然更能体会以祝英台为主视角的种种心理变化,代入感强,所以在演奏中能处理得十分细腻,注意到微小的情感细节。而三位男性虽然难以代入祝英台的主视角,但也尽量在忠于乐谱的同时去理解、去感受,力求演奏过程中整体情感的到位。沙汉姆版本分成的七小节明显能听出每段都有大幅度且准确的情感变化,身为一名男性且是西方演奏家,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而盛中国则是将男儿本色、家国情怀融入了演奏之中,在抗婚、投坟等部分将积蓄着的情感迸发出来,使他的《梁祝》荡气回肠。总的来说,女性演奏家的情感处理偏感性、重细节,男性演奏家的情感处理偏理性、重整体。
(二)分段比较演奏效果
1.引子(AdagioCantabile如歌的慢板):《梁祝》的引子部分讲述的是梁山伯、祝英台二人分别前往越州城读书的途中相遇于草桥亭,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一见如故,遂拜为兄弟、结伴同行的故事。这一段描绘了一幅鸟语花香、春意融融的景象,烘托出二人相识时愉快、欣喜的心情,用高声部与低声部对答的形式展现,以旋律的反复和渐进为主,其整体意境是美好的、欢快的,语句清晰而连贯。俞丽拿版轻快明亮,音色艳丽,节奏上的变化生动的表现了二人相识的激动之情,但后面明显“高兴过度”,有点收不回来了;西崎崇子版比较沉闷,像是刻意的背景描写,缓慢而清晰的将故事舞台呈现出来,偏含蓄内敛,优点是倚音的表现力尚可;盛中国版本最为抑扬顿挫,以强烈的节奏对比来铺开故事,引人入胜,代入感很强,不过高音部的处理缺少女性特色,音色稍显生硬;吕思清版显得有点“仙气飘飘”,一开始长笛部分就以朦胧感来强调梁祝“传说”的特点,后段的强弱音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传说”的意境,此版本的音色整体都偏艳丽,以至于低声部和高声部鲜有区别;沙汉姆版准确、流畅,但在演奏开始他尚未进入演奏状态,甚至个别音符有吃音现象,直到3分13秒后豁然开朗,演奏效果开始慢慢显现。
总体评价:俞丽拿>沙汉姆>吕思清>西崎崇子>盛中国
2.同窗三载(Allegro快板):《同窗三载》讲的是梁、祝二人在三年求学期间同窗共读,形影不离,这一节整体情感是欢快的,在这欢快中时光飞逝,所以节奏上也是紧促的。俞丽拿版拉得比较快,情感的表达比较到位,但牺牲了音准;西崎崇子版的欢快感略显不足,比较呆板,只勉强拉出了时间流逝的感觉;盛中国版刻意放慢了速度,演奏手法比较奔放,也不失为三年同窗生活另一方面的表现;吕思清的版本高亢、饱满,欢快感表现的很好,此段乐队发挥也是相当出色,节奏感掌握非常到位;沙汉姆版本加快了速度,急促且流畅,段尾的合奏十分精彩。
总体评价:吕思清>沙汉姆>俞丽拿>盛中国>西崎崇子
3.十八相送(AdagioAssai Doloroso很慢的、悲伤的柔板):《十八相送》讲的是三年学习时光结束,祝英台启程返乡,梁山伯一路送过十八里山路到长亭的故事,途中祝英台数次借物暗示情愫,可惜梁山伯全然不懂,最后祝英台以“九妹”的名义定下婚约,两人就此别过。这一节的情感是悲伤的、依依不舍的,三年之交,此去一别,不知何时能再相见,也不知爱意能否传达。俞丽拿版在整体节奏上没有刻意的放缓,但在几个关键的情感转换处还是能听出细微的变化;西崎崇子版拉得非常舒展,几乎弓不离弦,饱含深情;盛中国版虽然放缓了节奏,但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到位,乐队更是有点“赶”,导致后面就压不住了;吕思清版装饰音可圈可点,节奏掌握也不错,但似乎上一节的欢快之情还未收回来,前半部分太过明亮,情感表达存在偏差;沙汉姆版含蓄、低沉,速度慢得适中,强弱音的变化听起来颇有些“小心翼翼”的感觉,但音色表现上不及二位女性丰富。
总体评价:西崎崇子>沙汉姆>俞丽拿>吕思清>盛中国
4.抗婚(PesantePiu mosso. Duramente沉重、稍快、强烈):《抗婚》讲到祝英台回到家中欲提婚约之事,不想父亲却擅自做主把她许配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英台由此展开抗争。这一段的情感是愤怒的、不解的、斗争的,表现了英台对于传统包办婚姻的抵触与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俞丽拿版的合奏比较“浑”,主体体现不够明显,节奏对比不够强烈,矛盾冲突感较淡;西崎崇子版乐队相对音量过大、存在感太强,挤压了小提琴的表达空间;盛中国版合奏情感、气势都出来了,但在独奏部分细节处理得有点粗糙;吕思清版的装饰音加得比较多,增添了画面感,情感表达也比较准确,但节奏变化不够强烈;沙汉姆版节奏偏快,乐队代入感很强,独奏部分的细节也处理得很好尤其是揉弦部分,缺点是仍有点平淡,少了点愤慨反抗之情。
总体评价:吕思清>盛中国>沙汉姆>俞丽拿>西崎崇子
5.楼台会(Lagrimoso哭泣地):《楼台会》讲的是梁山伯前来拜访,二人在楼台上相会,英台将实情告诉梁山伯,梁山伯十分震惊而伤心,英台表示此心永远属于梁山伯,两人互诉相思之情,约定生不同衾死同穴,然后就此分别。这一段的情感是悲痛的、无奈的、满怀遗憾的,俞丽拿版拉得很细腻,泣不成声的情景表现得很到位,但协奏部分配合稍欠,各自为政;西崎崇子版拉得比较舒缓,最能体现无奈的情感,协奏部分表现极佳,十分深情;盛中国版的细节处理还是相当不错的,颤音的运用独具特色,可惜后段协奏部分配合失误较多;吕思清版依旧在装饰音上炫技十足,15:43处的改音堪称神来之笔,别具一格,但在节奏上又有点控制不住了;沙汉姆版延续了渐入佳境的特点,前段情感表达不充分,但后段的细节处理非常精彩。
总体评价:西崎崇子>吕思清>俞丽拿>沙汉姆>盛中国
6.哭灵投坟(Presto Resoluto坚决的急板):《哭灵投坟》讲的是祝英台得知梁山伯郁郁而终,决定履行誓言,在出嫁当天路过梁山伯的坟墓,在坟前哭灵,向苍天控诉,一阵狂风之中,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也毅然投坟。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表达了祝英台悲愤、决绝、一心赴死的强烈情感。俞丽拿版在节奏变化与强弱对比上颇为突出,对悲痛、质问的情感表达得很到位,投坟时的场面也表现得十分壮烈;西崎崇子版有明显的节奏变化,但情感的表达稍显平淡,板鼓的伴奏效果比较一般;盛中国版气势很足,情感的表达强烈得有点过了,其独奏部分表现得相当惊艳,可惜投坟段处理稍显急躁;吕思清版独奏水准在线,但乐队前半段有几处微小失误,导致有点混乱,好在后半段补救了回来,但整体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沙汉姆版小提琴和乐队配合得相当默契,加上流畅的独奏和清快的板鼓,使得整段听来一气呵成,缺点是投坟场景的悲壮气势表现得还不够,情感表达还是过于冷静了。
总体评价:盛中国>俞丽拿>沙汉姆>吕思清>西崎崇子
7.化蝶(AdagioCantabile如歌的慢板):《化蝶》的故事是大家最熟悉的,讲的是祝英台投坟后,霎时风停雨止,重见天日,从坟墓里飞出来一对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这一段的意境是朦胧的、诗意的、充满遐思的,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念想与希望。俞丽拿版充满诗情画意,但朦胧美体现还不足,后段也越拉越快;西崎崇子版速度偏慢,难以展现蝴蝶翩翩起舞的动作,缺少了点灵动感,但在结尾再现部分的处理很细致;盛中国版直接忽略了“朦胧”的意境,节奏快、音符强,整体非常热烈,无疑还在延续着上一段的满腔激情;吕思清版的乐队带入相当有特色,但吕在拉这一段时音准稍微欠佳,情感、节奏的把控也偶有失误,所幸结尾部分有所回升;沙汉姆版对朦胧意境的理解最为深刻,表达效果最为出彩,加上精巧的装饰音,明显能听出作为再现部在音色、节奏上与呈示部的区别,独奏干净流畅,醇美无比,令人如痴如醉,高潮部分气势恢宏,拉出了强烈的对比感,不得不说,沙汉姆的演奏在这一节得到了升华。
总体评价:沙汉姆>俞丽拿>西崎崇子>吕思清>盛中国
(三)以同类分组简单比较演奏者的特点:
1.俞丽拿与盛中国:同为活跃于上个世纪的老一辈演奏家,俞丽拿的演奏更突出女性特色、民俗风格,盛中国的演奏更突出男性特色、家国情怀。
2.俞丽拿与西崎崇子:同为东方女性演奏家,俞丽拿的演奏更激进、外向,有新时代中国女性的特色,西崎崇子的演奏更含蓄、内敛,体现出传统东方女性的特点。
3.俞丽拿与吕思清:同样的乐队配置,前者乐队主体意识较强,更强调合奏;后者乐队为凸显独奏而做出了适当让步,更突出主体。
4.西崎崇子和沙汉姆:同为外国演奏家,西崎崇子的演奏更具东方特色,呈现效果接近但不等同于本土特色;沙汉姆的演奏更具西方特色,呈现效果接近传统西洋乐风格。
5.盛中国和吕思清:同为本土男演奏家,盛中国的演奏大开大合、抒发情感更有力,吕思清的演奏细致入微、抒发情感更巧妙。
6.吕思清和沙汉姆:同为年青一代技术顶尖的演奏家,吕思清的演奏更注重细节的精细构思,沙汉姆的演奏更注重整体的准确表达。
四、结语
笔者在此以通俗的、个人的角度点评了五个版本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并非是要分出个胜负高低,每位大师各自的演奏都有其独到的韵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况下听到这首曲子,应该也会有不同的心情和感受吧!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有更多的人去聆听《梁祝》、欣赏《梁祝》、感悟《梁祝》,体会西方古典乐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之美,来一场音乐与心灵的深度对话。
附录:
1.五首《梁祝》歌单链接(网易云):/playlist?id=8677324939&userid=1436970522
年越剧电影《梁祝》bv号:BV1Y5411U7RZ
3.薛伟老师2005年钓鱼台《梁祝》讲座bv号:BV1si4y1g7Q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