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互动舞蹈元素,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别开生面的端午古礼演出,深受游客欢迎;苏州博物馆新推文创产品“端阳瓶安粽香”礼盒,用当代设计重绘古雅灵动的端午花瓶清供,搭配艾草香囊,累计销量2万多件……纵观江苏各地,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让今年的端午节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气象,人们在欢度假日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和独特魅力。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时空演进中的“人文化成”,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企盼,也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重要纽带。时光流转千年,这一内核不曾褪色。在年复一年的传承和更迭中,围绕传统节日衍生出的标识性民俗节庆活动,将传统文化的根脉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让传统文化因“具体可感”而“生生不息”。从龙舟竞渡到非遗市集,从国风演艺到民俗体验,一个个“近在眼前”的案例生动说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来自文化底蕴的源远流长,更得益于时代条件下的自我更新。
除了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常常被束之高阁,和现代生活相距甚远,只能远观和膜拜。传统文化的面孔不应是遥远的、抽象的,而应是鲜活的、生动的。优秀文化不能停留在书斋里,不能埋藏在故纸堆里,不能静止在过去式里,它们要与现代社会相连接,走向现代文明、走进人们生活,才能让公众更好地吸收与接纳,才能让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现实。
可喜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越发被重视,一些跨界融合的文化创意不断“出圈”,切中时代的审美脉搏,盘活了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产,引领一波又一波“国潮热”“博物馆热”。但也要看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意呈现上,有的仍然停留在零散碎片的符号、空洞乏味的场景、速成热炒的营销等层面,缺乏深入挖掘、真诚表达和情感的链接。文化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力量。强化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必须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古老文化在现实中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需要融入生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靠“传”也靠“创”。大运河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一个典型代表。进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站上“船头”凭栏远眺,从繁华江南到辽阔中原,从春暖花开到大雪纷飞,虚实结合、穿越时空的沉浸式“历史之旅”,让游客真切感受运河两岸的昔日光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悠远厚重。内核是传统的,诠释是现代的;精神是恒久的,表达是当下的。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注入文旅、文创、文博等多个领域,通过大众化、故事化、数字化等现代手段,用审美彰显魅力,用趣味拉近距离,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唤醒文化基因,将传统文化厚植人们内心深处。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将历史融入当下,让传统与现代共振,以文化之美浸润烟火人间,让传统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人们才能跨越时光的沟壑,在传统文化中探寻历史风华、赓续民族血脉、共绘华夏愿景,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陈立民)
标签: